时间:2022-12-10 13:02:16 | 浏览:1604
监管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房地产的16条政策,引起强烈关注。消息显示,央行、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了《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。其中提到,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。
此前,房地产信托融资受到较多限制,如今转向“鼓励”,将有哪些重要意义?与此同时,受地产行业调整、房企信用频频“爆雷”影响,房地产信托成信托行业“违约大户”,政策之下,地产信托融资局面是否会破冰?
监管层对房地产信托融资的口径发生变化,从“限制”到“鼓励”。图/IC photo
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
这份《通知》涵盖了保交楼、开发贷、信托贷款、贷款展期等支持房地产的内容,受此利好消息影响,周一(11月14日)股市开盘,地产股集体大涨。
值得关注的是,在《通知》中,信托融资单列一条:“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,鼓励信托公司等金融机构加快业务转型,在严格落实资管产品监管要求,做好风险防控的基础上,按市场化、法治化原则支持房地产企业和项目的合理融资需求,依法合规为房地产企业项目并购、商业养老地产、租赁住房建设等提供金融支持。”
实际上,在过去几年,由于大规模资金违规进入房地产领域,房地产信托融资遭遇严监管,政策文件以及窗口指导多以压制为主。
2017年底,银保监会发布的《关于规范银信类业务的通知》明确指出,商业银行和信托公司开展银信类业务,应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,遵守相关法律法规,不得将信托资金违规投向房地产、地方政府融资平台、股票市场、产能过剩等限制或禁止领域。
此后,信托业整顿成为银保监会的重点工作。2019年,针对部分信托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增速过快、增量过大的情况,银保监会曾对十家信托公司开展了约谈警示。当年,20余家信托公司被开罚单,多为房地产业务不合规。
2020年10月,银保监会信托部开展新一轮房地产信托业务专项排查,要求继续严控房地产信托规模,按照“实质重于形式”原则强化房地产信托穿透监管,严禁通过各类形式变相突破监管要求,严禁为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市场提供通道,切实加强房地产信托风险防控工作。
严管之下,房地产信托融资规模持续下降。中指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,2022年1-10月,房地产信托融资额同比下降75%左右。在房地产非银融资中,信托占比15%左右,同比下降15个百分点。
如今,在一系列稳房地产政策下,监管层对于房地产信托融资的口径也发生了重大变化——从“限制”到“鼓励”。在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看来,这是目前高层对信托业务重要的政策转向和表态。过去几年信托支持房地产融资的做法是被压制的,今年上半年略有放松但主要针对租赁市场,而现在进一步放宽,所以此次政策可以理解为“房地产信托业务又一春”。
不过,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认为,鼓励信托等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,对缓解房企资金困境有一定作用,但效果有限。
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邵东宇也认为,政策从开始执行到显现效果,需要一个过程,“政策放松边际会有改善,但是实际发挥作用,还需要观察。”
地产信托“踩雷”不断,新增投资非常谨慎
“即使房地产信托融资放开,也没有太大影响,这些信托公司已经在‘水’里了,很难再做新的融资。”一位信托从业人士表示。
信托产品曾大规模流入房地产,如今受到房地产行业困境影响,房地产信托也受到重挫,成为“违约大户”。
一份来自用益信托的数据显示,2021年,房地产信托全年违约规模达917.11亿元,占总违约规模比例为61.34%。今年1-5月,房地产信托违约规模428.43亿元,占总违约规模比例达80.45%。
事实上,很多信托产品底层资产以房地产为主,随着房企“爆雷”不断,信托公司也频繁“踩雷”。业内人士认为,在严监管下,房地产信托规模已连续压降,但是存量仍处高位,随着房企信用“爆雷”,房地产信托也高度承压。
今年8月份,“中融-承安58号集合资金股权投资信托计划”自动进入延长期,预计展期不超过24个月。这是一款与融创集团关联的产品。此前,中融信托旗下的多个信托产品相继宣布展期。
与此同时,“2020年中诚信托梧桐22号集合资金信托计划”和“中航信托·天启651号长沙中泛贷款集合资金信托计划”逾期兑付,均涉及房地产业务。
上述信托人士表示,之前信托公司在地产行业的融资量比较大,随着房企违约,自身也受到不小影响。如今即便政策松动,也很难再做增量业务,因为将原有的债务解决,都需要一段时间。
刘水认为,房地产市场还在筑底盘整,没有发生明显回暖,民营房企债务违约时有发生,金融机构包括信托等对民营房企避险情绪仍然很重,房地产项目投资风险比较大,信托机构参与房地产业务意愿不强。
在业内人士看来,目前,房地产信托业务仍以存量化解为主,新增非常谨慎。
新京报记者 段文平
编辑 杨娟娟 校对 柳宝庆
一周综述:1、本周(2022年11月28日-12月04日)集合信托产品成立市场低位运行,成立规模持续下滑。据公开资料不完全统计,本周共有359款集合信托产品成立,环比减少1.10%;成立规模127.84亿元,环比减少19.56%,日均成立规
每经记者:宋戈 每经实习记者:冯典俊 每经编辑:廖丹第三季度数据显示,集合信托产品发行和成立数量双双下滑,共募集资环比降幅8.49%。自7月份开始,集合信托产品在发行和成立数量上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下降态势。对此,有研究员向记者分析,在监管收
1984年成立的万科,1988年在质疑声下进入了房地产行业,可这一进入便是“传奇”的开始,1993年将大众住宅开发确定为公司核心业务,2010年让全球房企“眼红”,当年万科新开工面积1248万平方米,实现销售额1081.6亿元,这个数据意味
监管部门发布金融支持房地产的16条政策,引起强烈关注。消息显示,央行、银保监会近日发布了《关于做好当前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工作的通知》(以下简称《通知》)。其中提到,鼓励信托等资管产品支持房地产合理融资需求。此前,房地产信托融资受
11月集合信托成立规模回暖。第三方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11月集合信托成立市场反弹明显,房地产信托环比大增超60%;与此同时,标品信托成立规模也结束两连降,成立规模环比出现增长,其中,股票投资类信托增长明显。信托业分析人士指出,11月房地产类信
记者 | 吴绍志编辑 | 地产股股价逐渐回暖,地产信托仍在不断“爆雷”。国际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普华永道近日发布的《2022年中国不良资产管理行业改革与发展白皮书》指出,非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不良资产同比增幅高达38%,显著高于商业银行和非金融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英子 北京报道 【人事】该周(2022年11月14日-2022年11月20日),以银保监官网公布日期为口径,有重庆信托副总经理(副总裁)秦晓倩、财务总监刘影,金谷信托总经理马承宇的任职资格获批。公开资料显示,马承宇此前
又到一年315,金融、互联网、食品、汽车、医药等领域已经成为侵害消费者权益的高发领域,金融界特梳理过去一年相关行业的重要案例和避坑指南,凝聚你我力量,守护美好生活。2021年,信托行业违约事件频发。据不完全统计,在央行分支行、国家外汇管理局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英子 实习生张莹莹 综合报道 【人事】该周(2022年7月11日-2022年7月17日),以银保监官网公布日期为口径,仅有云南信托总裁助理张洪涛的任职资格获批。【业务】信托半年报披露近尾声 平安华润中信净利润排名前三截
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朱英子 北京报道【人事】上周(2022年9月5日-2022年9月11日),以银保监官网公布日期为口径,仅有长城新盛信托总经理助理余珍明的任职资格获批。【政策】“突出非银机构定位”被列入银保监会需长期整改事项9月9日,银保
“我已经成功入手了上次看过的房子。”最近,在北京工作的扬子兴奋地给好朋友王敏发送了这条消息,他恰巧赶在了8月22日央行下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(LPR)之后再做贷款。扬子卖房并非一时兴起,对于一直租房住的他来说,买房更多是刚需,因此在
11月以来,支持房企融资利好政策频出,地产信托成立规模显著增长。用益信托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11月共计成立集合信托产品2417款,环比增加803款,增幅为49.75%,成立规模为1169.45亿元,环比增加307.02亿元,增幅为35.6%。
中国网财经12月8日讯(记者 鹿凯)11月,集合资金信托市场发行端出现大幅下滑,产品成立端则逆势反弹。细化至各资金投向领域,房地产类信托成立规模,环比涨幅明显。市场成立回暖据用益信托公布数据,11月市场受标品信托发行规模大幅下滑影响,尽管产
□记者 樊融杰今年以来,多家信托机构踩雷房地产项目,引起市场高度关注。有行业研究指出,近期部分政策将对存量房地产信托的兑付压力可能有所缓解。同时,多家信托公司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,将多措并举化解地产行业带来的风险,最大限度维护投资人的权
封面新闻(记者 董天刚)国庆大假刚刚结束,国内信托理财市场借着国庆的势头,开启了暴涨模式。用益金融信托研究院数据显示,近来信托成立市场突飞猛进,成立规模环比呈现飞跃式上涨,市场行情强势升温。其中,成立数量与成立规模呈现齐头并进之势,成立数量