时间:2022-12-10 13:51:13 | 浏览:1314
本周推荐以下5只信托产品:
以上第一款产品由华澳信托发行,投资期限为1年,投向基础产业领域,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8.8%;第二款产品由中粮信托发行,投资期限为1.5年,投向房地产领域,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8.1%;第三款产品由百瑞信托发行,投资期限为1.28年,投向房地产领域,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8.1%;第四款产品由光大信托发行,投资期限为2年,投向基础产业领域,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7.45%;第五款产品由中信信托发行,投资期限为2年,投向房地产领域,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7.5%。第1、2、3款产品投资期限稍短,适合追求较高流动性和较高回报的投资者;第4、5款产品投资期限相对较长,适合投资资产充沛且有较长投资计划的投资者。
慈善中国数据显示,自2016年9月1日诞生至今,备案慈善信托财产规模将近35亿元,备案数量为634单。
但值得注意的是,本年度慈善信托呈现规模锐减的特征。据了解,新增备案慈善信托规模不足两亿元,同比下降约八成。同时,100万元以下的“小单”居多,税收优惠迟迟未能落地,以及委托人出于监管要求、品牌塑造、社会责任主导的展业逻辑等种种因素,制约了慈善信托的长期规模增长。
此外,据记者采访获悉,与慈善基金会收取5%~10%的管理费相比,信托公司仅收取2‰~5‰的费用。有业内人士还指出,慈善信托业务难以规模化发展,最主要的实际问题是,管理费收入难以覆盖开支成本。
新备案数量、规模双降
“5岁”的慈善信托,正呈现出新增规模锐减、规模“小额化”、短期项目为主等特征。
本年度(2020年9月1日~2021年8月31日)新增备案慈善信托178单,同比减少20.54%;财产规模为1.88亿元,同比减少79.74%。从备案数量来看,《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》实施第一年(2016年9月1日~2017年8月31日,以此类推)全国共备案42单慈善信托;随后三年内呈现爆发式增长,分别备案59单、130单和224单;第五年备案数量锐减至178单。
对此,业内报告中分析指出,第三年和第四年受脱贫攻坚和抗击疫情需求推动,慈善信托备案数量保持了高速增长。随着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,新冠肺炎疫情得到有效控制,本年度慈善信托备案数量回归到正常增长区间。
上述因素之外,业内人士表示,“下降具有偶然性。前面几年有单笔规模上亿的慈善信托设立,而去年没有同等体量的慈善信托成立,这应该是规模出现下降的原因。”
在他来,当前慈善信托的单体规模还偏小,随着国家政策的引导,将会有越来越多大体量资金从私益领域进入慈善领域,这类资金更适合使用慈善信托这种工具,以提升慈善资金保值增值效率以及保持慈善资金使用的灵活性、可控性和专款专用性。规模上千万元甚至上亿元的慈善信托将会越来越多。
实际上,一直以来,慈善信托整体趋于“小额化”,难见亿元大单。以今年度新备案的178单慈善信托为例,137单规模不足100万元,占比76.97%;34单规模在100万元到1000万元之间,占比19.10%;7单规模在1000万元到1亿元之间,占比3.49%。值得注意的是,前四年每年都有1~2单规模1亿元以上的慈善信托备案,而本年度则没有出现。资金投向方面,教育和扶贫仍是慈善信托最主要的领域,乡村振兴慈善信托开始涌现。与此同时,委托人结构出现调整,从以企业为主逐步转向慈善机构为主,个人委托人数量保持快速增长。
5年来,共有60家信托公司担任慈善信托委托人。本年度新增交银国际信托、财信信托、国民信托和中粮信托4家公司为受托人。新备案数量和规模最多的分别是万向信托和光大信托。
此外,记者根据慈善中国官网不完全统计获悉,截至2021年9月9日,今年内新备案的慈善信托共97单,其中约30单的信托期限在1~3年之间。
对于当前慈善信托的发展现状,业内认为,较之我们的期待,仍有一定的距离。具体表现在新增规模放缓、短期项目为主、资金来源渠道较窄、行业集中程度较高等等,更重要的是,社会公众的认知度、接受度仍然不足,对于慈善信托的功用、机制、法理都存在着模糊乃至错位的认知和理解,急需通过社会各界的努力,进行普及与宣传。
税收优惠制约
除了对慈善信托这一工具不够了解,税收优惠政策迟迟未能落实,或是制约社会公众设立慈善信托积极性的一大因素。
根据《慈善法》规定,未按照前款规定将相关文件报民政部门备案的,不享受税收优惠。《慈善信托管理办法》也规定,慈善信托的委托人、受托人和受益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享受税收优惠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在实际操作中,目前只有在民政部门登记的慈善组织能够开具税前抵扣票据,而没有这一权限的信托公司,无法为慈善信托的委托人获取税收优惠。为此,信托公司现行的做法是,“借道”慈善组织曲线解决,比如采取先捐赠再设立慈善信托、设立双委托人或者在资金最终通过基金会渠道使用,并由基金会开出抵税发票。
由于目前慈善信托优惠政策尚未出台,一般会采取和捐赠相结合方式来为委托人获得税前抵扣,但也同时带来结构复杂等问题,导致一些委托人(捐赠人)望而却步。据我们了解,当前相关部门正在开展慈善信托税收优惠政策的研究。相信随着政策的出台,将能更有效引导高收入人群和企业更多地回馈社会。
值得注意的是,股权、不动产等非货币财产设立慈善信托,其非交易过户、设立等环节的税收也存在种种难题。中国信托业协会此前发布的行业发展报告指出,以非货币财产设立慈善信托存在两个方面的障碍。一方面是因为中国尚未建立信托财产登记制度,以不动产、股权等非货币财产设立信托尚无明确的信托登记办法,无法有效实现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和风险隔离;另一方面,慈善信托的税收优惠政策尚未推出,涉及以非货币财产设立慈善信托的税收优惠政策更无从谈起。
以股权慈善信托为例,由于目前没有配套的股权非交易过户制度,股权要放到慈善信托、家族信托里,需要拿出一笔现金设立信托,再以交易的方式去购买股权。
再举个例子,不动产类慈善信托,若房产以100万元购入,目前市场价为600万元,房产过户给受托人时,500万元增值部分需缴纳增值税。据记者采访了解到,有信托公司目前正在推进此类项目,希望与相关部门沟通,先按照100万元完成过户并设立慈善信托,后续若信托公司出售房产再对增值部分纳税。
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:部分委托人的诉求很简单,他想要捐赠手里的股权、房产。如果要让他先拿出一笔钱来缴了税再捐赠,那么很可能就不捐了。现阶段因个人资产过户、税收等优惠政策的落实进度,与社会民众对慈善信托的需求不相匹配,导致慈善信托工作的进展略显保守。
收支难平衡
从委托人角度来看,税收优惠政策一定程度上降低其设立慈善信托的积极性;从信托公司角度来看,收支平衡或是这项业务持续发展的更重要因素。
“慈善信托业务难以规模化发展,最主要的实际问题是,管理费收入难以覆盖开支成本。”业内人士坦言,如果算经济账的话,目前信托公司大多都是亏钱的。慈善信托业务收费非常低,难以实现收支平衡。
记者采访了解到,信托公司基本不赚钱甚至“赔钱赚吆喝”。慈善信托业务通常收取财产规模的2‰~5‰作为报酬,部分信托公司甚至免费做。而基金会管理费通常为5%~10%。
那么,诸多信托公司开展慈善信托业务的逻辑和动力是什么?
监管对此项业务的鼓励和支持,是信托公司展业的重要原因之一。据记者采访了解到,由于根据《信托公司监管评级办法》,一年内开展三笔以上或一笔规模较大的慈善信托业务,给予一定加分,部分信托公司为此“象征性地做两三单”。
此外,部分信托公司将慈善信托定位为履行社会责任和品牌宣传的方式,比如在年报中出现在“履行社会责任”和“创新和特色业务”部分,或是会与家族信托结合以服务家办客户。
对此,业内人士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指出,目前慈善信托的主要推动力量是受托人(主要是信托公司),受托人出于监管要求、品牌塑造、社会责任等原因发起推动,而市场化的逻辑则应是委托人出于对慈善信托机制本身的认可,为了满足自身对慈善事业安全、透明、持续性等需求发起设立。在他看来,以受托人为主要推动机构的市场格局,注定了慈善信托规模增长的局限。
我国房地产信托发行持续“降温”。中国信登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,8月份新增的信托产品中,投向房地产行业的信托产品规模已降至420.96亿元,创下今年以来新低。自此,今年来,我国全行业仅发行5000.5亿元的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,较去年同期锐降24.5%。
中国信登登记数据显示,8月份行业新增完成初始登记的信托产品为3011笔,环比下降10.76%;初始募集规模(以下简称“规模”)为4911.26亿元,环比下降36.52%。当月新增信托产品数量和规模呈现“双降”。
在下降的新增产品数量和规模中,最明显的是投向房地产行业的资金变化。根据中国信登的统计,从运用领域来看,8月新增的信托产品中,投向房地产行业的规模已降至420.96亿元,占当月各行业新增规模比重为8.57%,较近12个月均值下降41.03%,创今年以来新低。从信托功能来看,融资类信托业务压降力度加大。在明确要求压降融资类信托业务的背景下,新增融资类信托产品规模实现两月连降。8月新增融资类信托产品规模为543.66亿元,较近12个月均值下降45.72%,为近一年以来新低。
值得一提的是,并非所有领域都在大“瘦身”。从资产配置情况看,标准化资产的配置能力持续提升。8月新增信托产品中,运用于股票、债券等标准化资产的规模约为903.64亿元,较近12个月均值提高9.64%。另外,8月份投向证券市场的规模较近12个月均值提高19.01%,占当月各行业新增规模比重为18.29%,规模、占比均有所提升。
事实上,8月份只是今年来的一个“缩影”。用益信托最新数据显示,截至记者发稿,今年我国68家信托公司,共发行4420只5000.5亿元的房地产集合信托产品,相较于去年同期的4915只6619.4亿元的规模,在融资规模上下滑了24.5%。
对于今年以来房地产信托发行只数和发行额度“双降”的现状,业内人员认为,在监管层“56号文”打假“投资类”信托后,以房地产为主要资金投向的融资类信托继续受到抑制。目前最为显著的就是投资永续债形式的房地产信托产品大幅下滑。对此,相关机构指出,新成立融资类信托产品规模的下降,体现了行业积极遵行监管要求,持续“压通道、控地产”的监管政策执行力度。
“当前房地产行业的交易对手的基本面也不是很好,信托公司从风险角度考虑,也选择了暂时观望,减缓了房地产领域的投资节奏。”业内人士表示,鉴于下半年有相当一部分房地产信托项目到期,资金继续向其他领域转向的可能性很大,比如政信类项目等。另外,在“资管新规”即将实施的政策环境下,布局标品信托业务已成为信托业重要转型方向之一。
本周共有38家信托公司发行了304款集合信托产品,发行数量环比上升12款,增幅为4.11%。304款发行的产品中,有282款产品公布了募集规模,平均计划募集规模为1.54亿元,与上周相比环比增加0.12亿元,增幅为8.66%。本周发行的信托产品总计划募集规模为435.26亿元,环比增加60.66亿元,增幅为16.19%。
本周募集规模最大的产品是中航信托发行的“天颢21A006号房开基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(第16期)”,这是一款房地产类产品,募集规模为30.00亿元。
从期限上看,304款新发行的产品中,有263款公布了期限,平均期限为36.88个月,环比减少1.08个月,降幅为2.85%。
从数量上看,期限为24个月的产品数量是最多的,12个月的产品数列位列第二。
与上周发行的产品对比,24个月的产品数量减少15,收益率小幅上升;12个月的产品发行数量减少1,收益率大幅下降。
图表1:本周新发行信托产品期限及收益率分布
资料来源:普益标准
从资金运用领域来看,房地产领域产品发行了79款,工商企业领域产品发行了18款,基础产业领域产品发行了58款,金融机构领域产品发行了111款,其他领域产品发行了3款,证券市场领域产品发行了35款。
与上周的发行市场比,投入到房地产市场中的产品数量减少7只,投入到工商企业市场中的产品数量减少3只,投入到基础产业市场中的产品数量减少20只,投入到金融机构市场中的产品增加35只,投向其他领域的产品数量增加3只,投入到证券市场中的产品数量增加4只。
图表2:本周新发行信托产品资金投向分布
资料来源:普益标准
从资金运用方式上看,贷款运用类产品发行了41款,股权投资类产品发行了46款,权益运用类产品发行了162款,证券投资类产品发行了35款,组合运用类产品发行了20款,债权投资类产品和其他类产品均没有发行。
本周新发行的产品在资金运用方式上,依旧以贷款类和权益投资类为主,贷款类产品数量增加4只,股权投资类产品数量没有变化只,权益投资类产品数量增加5只,证券投资类产品数量增加4只,组合投资类产品数量减少1只,债权投资类产品数量和其他投资类产品数量均没有变化。
图表3:本周新发行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方式分布
资料来源:普益标准
本周共有38家公司发行了304款信托产品,其中光大信托的发行量最大,为51只。
图表4:本周信托机构新发行产品数量
资料来源:普益标准
本周共有38家信托公司成立了439款集合信托产品。439款新成立产品中,有243款公布了成立规模,平均成立规模为2.17亿元,环比增加1.53亿元,增幅为234.62%。本周成立的信托产品总成立规模为528.45亿元(不包含未公布成立规模的产品),环比增加404.86亿元,增幅为327.58%。
本周成立规模最大的是中航信托成立的“天颢21A006号房开基金投资集合资金信托计划(第16期)”,成立规模为300.00亿元,这是一款房地产类产品。
本周共有364款新成立产品公布了期限,平均期限为46.17个月,环比增加6.27个月,增幅为15.72%。
收益率上,共有153款新成立产品公布了预期收益率,平均预期收益率为7.09%,环比上升0.36个百分点,增幅为5.32%。
从资金运用领域来看,房地产领域产品成立了66款,工商企业领域产品成立了35款,基础产业领域产品成立了69款,金融领域产品成立了180款,其他领域产品成立了8款,证券市场领域成立了81款。
图表5:本周新成立信托产品资金运用领域分布
资料来源:普益标准
从资金运用方式来看,贷款类运用类产品成立了57款,股权投资运用类产品成立了39款,权益投资运用类产品成立了247款,组合运用类产品成立了15款,证券投资运用类产品成立了81款,其他运用类产品和债权投资运用类产品均没有成立。
图表6:本周新成立信托产品资金运用方式分布
资料来源:普益标准
随着复工复产工作的推进,市场上信托产品也随之增加。普益标准最新公布的信托理财市场周报显示,2020年3月07日至2020年3月13日,共有38家信托公司发行266款集合信托产品,发行数量环比增加了6款。增幅2.31%。本周共有33家信托公司
银行理财产品与信托产品都是属于资产管理产品,也是重要的理财途径,那么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区别呢?那么,小编就先来说说这两款产品的区别吧——首先是概念上就不同。银行理财产品:根据《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》,我们平时常说的银行理财产品是指商业
信托产品有哪些风险?信托产品风险大吗?很多人在购买信托产品之前都会有一些疑问,比如说:信托产品安全吗?会不会有风险?其实对于投资来说,都是存在风险的,而我们应该了解的不是有没有风险,而是风险的大小以及可控性,那我们就先来看看信托产品安全吗?
固定收益类的信托产品,出风险的很少。只要不买到实在太烂的产品,问题都不大。太烂的产品,往往带有明显的特征,应该回避。整理如下:1、不买没抵押的房地产项目房地产融资,用土地或在建工程做抵押是基本配置。如果没抵押,说明这个项目太缺钱,之前抵押融
安信信托应监管要求,补充披露三季报信息,其中包括不良贷款资产余额35.62万元,债权投资逾期资产余额85.29万元,本息逾期天数均在720天以上。11月18日,安信信托(*ST安信,600816.SH)发布关于上海证券交易所对公司三季报信息
答:信托公司有两种产品销售渠道,一种是信托公司直销,多数信托公司会建立财富中心或者销售中心等营业网点,来销售信托产品,信托消费者可以前往距离自己较近的信托公司网点购买信托产品,或通过信托公司官网联系理财经理购买;另一种是委托其他信托公司、商
本报记者 张志伟 见习记者 张博对于上市公司而言,投资理财产品是管理闲置资金的有效手段,而在理财产品中,信托理财是重要方式之一。《证券日报》记者根据上市公司公告不完全统计,截至3月7日,2022年以来,已有21家上市公司共购买了近20亿元的
答:信托消费者购买信托产品后,信托公司将根据信托合同的约定,将募集到的资金投资到包括工商企业领域、基础设施领域、房地产领域、证券投资领域、金融机构领域等方向。信托公司利用信托产品将分散的资金募集到一起,再通过信托贷款、股债联动、股权投资等多
游戏新贵米哈游买理财踩雷,与信托企业发生纠纷引发关注。天眼查显示,近日,米哈游科技(上海)有限公司新增一条开庭公告,青海省西宁市城中区人民法院将定于2022年7月25日 09时审理米哈游诉五矿国际信托有限公司“营业信托纠纷”一案。此外,第一
日前,五矿信托联合浦发银行,推出综合型股权家族信托。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相关报告,股权家族信托是委托人将其合法持有的公司股权置入家族信托,以此实现委托人的股权类财产隔离、保护及传承等目的。随着高净值人群数量及其可投资资产的持续增长,信托公司深
每经记者:宋戈 每经实习记者:冯典俊 每经编辑:廖丹第三季度数据显示,集合信托产品发行和成立数量双双下滑,共募集资环比降幅8.49%。自7月份开始,集合信托产品在发行和成立数量上已经连续三个月保持下降态势。对此,有研究员向记者分析,在监管收
本周明星产品本周推荐以下5只信托产品:以上第一款产品由长安信托发行,投资期限为2年,投向房地产领域,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8.8%;第二款产品由陕西国投发行,投资期限为2年,投向工商企业领域,最高业绩比较基准为8%;第三款产品由山东信托发行,投
根据用益信托最新统计,今年上半年信托业共出现违约项目104件,涉及规模658.71亿元。面对项目违约,信托产品是否还值得购买?行业专家认为,不同的投资者会有不同的风险与偏好,选择也会有一定的差异性,因此在市场总会有一个特定的群体需要选择信托
信托产品的投资起点较高,对于想购买信托产品的投资者而言,需要了解如何购买信托。第一个问题:自己是不是信托产品合格投资者?只有合格投资者才可购买信托产品。按照资管新规规定,资管产品合格投资者是应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,投资于单只资
投资人购买信托产品,目前主要有三个渠道,银行、信托公司、第三方,从发行方式来讲,就是直销和代销。直销,投资人直接从信托公司购买产品,这种方式是最直接、资金安全性保证最有力的,项目整体质量一般偏上,但收益率相对第三方代销来讲偏低。银行代销:目